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5月18日,第二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创新研讨会在威尼斯欢乐娱人城v3676举行。
会议合影
本次研讨会由威尼斯欢乐娱人城v3676主办,威尼斯欢乐娱人城v3676承办。威尼斯欢乐娱人城v3676党委常委、副校长申明浩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威尼斯欢乐娱人城v3676党委书记包生耿主持开幕式。
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创新、模式构建、实践经验等展开深入研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教授,北京大学威尼斯欢乐娱人城v3676院长陈刚教授,大连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润华教授,北京印刷学院原副校长王关义教授,厦门理工学院原副校长、厦门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厦门理工学院时尚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赵振祥教授,重庆大学数字媒体与传播研究院院长董天策教授,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严三九教授,上海大学传媒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郑涵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邓绍根教授,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原院长、河北省城市传播研究院院长韩立新教授,湖南省新闻传播学会会长、湖南大学威尼斯欢乐娱人城v3676彭祝斌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威尼斯欢乐娱人城v3676院长蔡颂教授,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国际新闻与战略传播数据实验室副主任苏俊斌教授,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邱凌教授等多位知名专家出席研讨会并作主题演讲。威尼斯欢乐娱人城v3676侯迎忠教授、朱颖教授、罗坤瑾教授、全燕教授分别主持主旨演讲环节。
会议现场
申明浩教授在开幕式致辞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建强国际传播专门人才队伍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多次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亟需大力培养卓越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广外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外语院校大有可为”的殷切嘱托,坚持以“国家所需、未来所向、广外所能”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紧密对接国家和广东重大战略需求,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贡献广外智慧和力量。
申明浩副校长致辞
在研讨会演讲第一环节,周勇教授围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引领下的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深入分析了构建自主、系统、创新的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的路径,并提出了“新传应当在对话的基础上与世界同行开展有效的交流合作”等三点建议。
赵振祥教授围绕《讲好“月亮文化”,促进国际传播》,深入探讨了如何利用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来提升国际传播的效果。他认为,月亮文化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瑰宝,体现了中国形象塑造所具备的三大核心特质,分别是克已内省的“国民性格”,美美与共的“族群性格”和睦邻共处的“国家性格”。
陈刚教授围绕《人工智能对国际传播的影响》,深刻阐述了人工智能如何引领国际传播迈入一个崭新的纪元。他指出,庞大的语料库和强大的计算能力是构建先进大型模型的基石。他认为,精准国际传播的理论创新不仅凸显了技术在国际传播领域的核心地位,同时也指明了构筑一个智能化、精细化国际传播新秩序的紧迫任务。
彭祝斌教授围绕《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国际话语权实态与格局流变》,精辟地分析了话语在制度、学术、媒介和文化四大载体中的互动与博弈。他指出中国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角色经历了从“受援者”到“学习者”,再到“参与者”,最终跃升为“引领者”的三重变革。
在研讨会演讲第二环节,邓绍根教授围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进行发言,他从新闻史的角度系统梳理了中国人民大学在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方面的发展历程。邓教授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前瞻性地构建了体系化、多层次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的一体化教育。
严三九教授围绕《短视频独特的国际传播力探析》,深刻阐述了短视频在国际传播中的独特作用和影响力。他提出,要充分利用短视频的传播优势,需要从互联网思维、话语权思维和隐性传播思维三个维度进行创新。他表示短视频发展要从“语态”“样态”“生态”三方面入手。
韩立新教授围绕《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与美国之间新闻斗争文献整理》,从新闻史的角度对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与美国之间的新闻斗争进行了深入的文献整理和分析。他剖析了该时期新闻斗争背后的政治因素,并总结了中共与美国在舆论战中的部分宝贵经验,为理解和梳理国际传播史料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隋岩教授围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引领下的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逻辑》,结合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发言。他提出,在当代互联网传播的背景下,信息传播已不再局限于个体用户,而是演变为用户生成内容之间的互动交流,这种文本化的过程引发了诸多新兴传播问题。
在研讨会演讲第三环节,张涛甫教授围绕《复旦新闻学院国际传播教育探索》,详细阐述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国际传播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他指出,学院推出了"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融合了国内学生的国际化教育与国际学生的本土化培养,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知行合一”的有机结合。
郑涵教授围绕《困境 机遇 变革:当代媒介化社会新闻传播科学教育再思考》,指出在信息社会和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交往机制的变化、全球化问题、教育体制的脱节以及师资队伍的结构性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他认为,要应对这些挑战,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并通过改革教育体制,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董天策教授围绕《发挥公共关系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基于公关对话范式的理论视域》,深入探讨了"对话"在国际传播中的核心作用。他提出了对现行国际传播策略的深刻反思,认为应当融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倡导"求同存异"的原则,并强调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相辅相成。
苏俊斌教授围绕《“请进来的观察者”和“走出来的代言人”:刍议中国形象国际传播的两条路径》,提出了讲好中国故事的四维分析框架。他基于讲述者、传播地、当事人和新闻事件的发生地这四个维度,分析了国际传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强调了留学生作为“请进来的观察者”的重要性。
在研讨会演讲第四环节,唐润华教授围绕《国际政治传播理论重构的现实基础》,深入探讨了理论重构的驱动力。他强调,理论重构首先要观照国际政治传播中与整体性相关的三个关系:说与做、特与共、内与外。他认为,国际政治传播的“特色”应该建立在尊重并遵循“共性”的基础之上,遵循人类共同价值,回应国际社会的普遍关切。
王关义教授围绕《聚焦新文科建设和人工智能发展要求培养新闻传播拔尖创新人才》,从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深刻阐述构建以结果为导向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王教授提倡将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与新闻传播教育深度融合,以培育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变革和挑战的创新型人才。
邱凌教授就《国际人才培养的中国模式探讨》进行发言,她梳理了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历史演进,并强调了培养多元化传播主体的重要性,特别是外语和实务能力在培养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她分享了自己提出的“KSC三层级九能力”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全面框架旨在逐步构建知识、技能到竞争层面的能力。
蔡颂教授围绕《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铸魂育人培育新时代卓越新闻传播人才》,介绍了湖南师范大学的1314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以马新观为指导思想,秉承“大新闻·大传播·大文化”的教育理念,通过“名家精英书山论坛”、“编辑记者业界课堂”、“校友回家传媒沙龙”三元一体的第二课堂,以及课程实践、项目实践、竞赛实践、实习实践“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来培养新传人才。
侯迎忠教授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实践教学、智库建设、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入手,分享了广外威尼斯欢乐娱人城v3676以马新观为统领,立足区域优势,发挥国际化特色,开展湾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他表示,学院坚持“专业+外语+全媒体技能”的人才培养理念,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计划”,着力构建全媒体国际传播学科体系,打造立足广东、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面向世界的全媒体国际传播教学科研重镇。
第二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创新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不仅加强了高校新闻传播院系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更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下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进一步推动和提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专家发言(部分)
初审:陈博菲 刘顺利
复审:朱颖
终审:侯迎忠